日本操作系统,如何被美国超级301法案架空三十年?

如果当年美国没有祭出《超级301法案》,曾经独霸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可能会埋没在一个名叫坂村的日本学者名下,那是一段发生在80年代日本的往事。

世界的互联网格局从那次美国对日本的打压变故中开始向美国偏移,而在此之前,与电脑有关的系统和硬件,所有的优势都在日本这边。

但80年代的世界是美国的,日本战败后一直在本国领土有美国的军队驻扎,作为一个没有完整国家主权的二战战败国,当你把生意做到影响美国的国家利益时,商业的本质将不是贸易问题,而是是否进行战争的抉择。

显然,没有一战之力的日本,它的路只有妥协和退让。这一退,日本经济失去了“曾经的30年”,而日本的自研系统也彻底失去了全世界最强的互联网话语权。

继续阅读日本操作系统,如何被美国超级301法案架空三十年?

发布于

同遭美政府禁令,华为与中兴有什么异同?

5.17电信日前夕,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把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企业华为及其在20多个国家的68家分支机构列入所谓的“实体名单”,要求向该实体名单上的某一公司或个人出售或转让美国技术时需要获得BIS发放的许可。BIS的这一举措将禁止华为在未经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

有媒体评论,3年之后华为重蹈中兴的覆辙。

继续阅读同遭美政府禁令,华为与中兴有什么异同?

发布于

开源维护者的挣扎

这两天,一篇名为《开源维护者的挣扎》的文章被迅速顶至 Hacker News 首页,这是 Redis 作者 antirez 发布的最新博客。

几个月前,一名开源项目的维护者向 antirez 发邮件,倾诉自己苦心维持项目多年,这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心理上的负担,因此特来寻求建议。antirez 表示谈不上给出建议,但可以写一篇博客文章来分享对此事的看法。经过反复的思索和自我分析,他坦承“维护一个开源项目会带来乐趣”,但“也有消极的一面”。接着,antirez 从以下几方面对此展开描述,下边直接采用第一人称。

继续阅读开源维护者的挣扎

发布于

谈谈机器学习与传统编程之间的区别

有些人认为 AI 和 ML 被过分夸大了,认为它们只不过是写一些 if 语句,或者仅仅是和编程有关的玩意儿,但我建议你对这些观点进行仔细的思考和分辨。在本文中,我将对它们涉及到的术语进行比较,并展示这两个领域的专家之间的区别:他们究竟是做什么的?软件工程师、软件开发人员、机器学习专家、数据科学家……有些人甚至用程序员或码农称呼他们,有些人甚至可以成为大佬、大师或明星!但是他们真的一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机器学习和传统编程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继续阅读谈谈机器学习与传统编程之间的区别

发布于

程序员大本营GitHub遭黑客劫持,是时候认真聊聊开源代码安全了

著名的“交友网站”GitHub是程序员的“大本营”,很多人都将源代码托管在上面,并不断利用社区开源资源开发新的算法、软件、应用。

这样一个极客云集的平台,居然被黑客给一窝端了,委实有点玄幻。

5月2日开始,GitHub遭到了黑客的攻击勒索,有370多名用户的源代码和信息被名为“gitb ackup”的账号删除。

黑客下载了那些代码,并存储到了自己的服务器上。要求他们往特定账户上支付0.1比特币。并进行了恶狠狠发威胁——“如果我们在未来10天内未收到您的付款,会将您的代码公开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边GitHub程序员忙着找代码, 隔壁微软的开源开发平台也不幸被黑客选中了。黑客擦除了其392个代码储存库,要求微软支付一定的款项才会归还窃取的数百个源代码。

对此,许多受害者认为,开源平台遭受攻击是其上开发的应用程序有漏洞,被黑客利用了。

那么,有什么解决办法么?GitLab建议是,使用强密码降低被破解的风险,开启双重身份验证,使用SSH密钥等……

什么??全球顶尖程序员汇聚的平台,安全措施也这么原始吗?富土康流水线工人、村头王大爷的交友账号也都是这么提示的好吗?

不得不说,GitHub程序员被劫持事件给业界上了生动一课,提醒人们,开源软件和组件的先天不足,可能给普通网民和企业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建造着数字网络的“工程师”也可能“打盹儿”的时候。

继续阅读程序员大本营GitHub遭黑客劫持,是时候认真聊聊开源代码安全了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