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996”是互联网行业用工史上的一段弯路

近日,人社部、最高法联合发布了10起超时加班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明确指出“996工作制”属于严重违法。这再度引发了公众对“996”现象的热议。热议反映了社会的普遍诉求:更多企业该向畸形加班文化说“不”了。作为“996工作制”重灾区的互联网企业,显然应直面社会期许。

央视:人社部与最高法明确996和007都违法

这些年来,公众对互联网行业的社会印象,除了“工资高”“发展快”外,就是“996”“007”“脱发”等词语勾勒出的加班文化场景了。高强度加班几乎成了互联网从业者的日常,“单休双休交替”的大小周也成了行业标配。

“996”模式从互联网公司不成文的潜规则变为明文的企业制度后,还呈现出从互联网行业向传统行业扩散的态势。在所谓的加班文化下,加班往往跟上进联系在一起,员工不加班的下场可能是被“优化”,“被自愿加班”现象则屡见不鲜。

到了今天,整个社会对“996”代表的加班文化的反思越来越多:从“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的讨论,到对“内卷”的批判;从“互联网民工”的自黑,到“打工人”的自嘲。这次,两部门明确指出“996工作制”违法之所以引发巨大反响,就在于跟社会情绪“接驳”。这会倒逼更多互联网企业正视畸形加班文化的弊端,及时转变用工思路。

不可否认,畸形加班文化曾是互联网企业扩张式发展的产物——在高速增长期,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想靠增加工作时长、人海战术获得更大的边际收益。但从长远看,“996”终究只是互联网行业用工史上的一段弯路,它跟互联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也背道而驰。

从属性上讲,向来追求“向创新要效率”的互联网靠人力榨取增效,已违背了初心。从实际效果来讲,靠强制加班换来的真实效益已越来越低,这抬高了单位产出的成本,但未必能带来对应的效益提升。过度消耗之下,员工工作效率的下降和疲态下的“摸鱼”,难免造成人力资本效能和员工幸福感的双输局面。通过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用创新变革撬动提质增效,并转变用工方式,很有必要。

事实上,疫情发生以来,有些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实行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办公”模式,效率不降反升,员工创造性与主动性也得以更好地发挥。如Google最新的办公模式就是,允许20%的员工在家办公,并推进“混合办公”模式——员工可以在办公室工作3天,然后在“他们最适合的地方”工作2天。今年8月,携程也宣布启动“2021混合办公试验”。微软CEO纳德拉还表示,混合办公模式将是这一代人的最大变革。什么是和互联网创新精神更适配的工作模式,未来还可继续探索。

从人文维度讲,互联网企业既要着眼于成交总额、净利润等维度的增长,也要立足于“人”的发展。人是发展的目的,而非手段,无论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是“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都是把“人”放在了发展位阶中更高的价值位次,也凸显了强化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鲜明导向。在规范化监管频繁落地、劳动权益理念逐渐强化、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包括互联网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应秉持长线发展视角,回归以人为本,才有可能为自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当下,部分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有意对加班文化纠偏,这或许就代表了一种从眼前回归长远的视野调整。说到底,“996”看似是捷径,实则是弯路。互联网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中的教训,更多的企业应从中以小见大,跑偏了要纠偏、跑远了要勒马,始终着眼于人的幸福感与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

 

来源:https://news.51cto.com/art/202109/681477.htm?edm

发布于

《数据安全法》今起正式实施,隐私计算迎来千亿级风口

9月1日起,中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

这部法律分别从监管体系、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规制,同时也明确建立了一个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数据交易管理制度、安全审查制度,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

在此之前,数据的价值和安全性之间存在鸿沟,中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例如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数据权力对用户实施“大数据杀熟”等,让原本简单的数据流通和应用被滥用,数据本身的底层价值无法正确开发,其安全性的保护和关注十分滞后。

如今,中国对数据安全的重视正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7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范人脸识别应用的司法解释,要求不得强制索取非必要个人信息,8月1日起实施;随后在8月27日,中国公开发布起草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全面规范算法推荐,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加上此前已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以及即将在11月1日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国信息及数据安全领域的法律框架正全面构筑。

与此同时,数据安全在技术上的进步以及监管层面的不断完善,也在为隐私计算以及数据交易市场发展带来新的商机与活力。

“《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两部‘硬法’对AI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一方面,新法要求企业遵循数据获取的安全、可控,对个人信息要知情同意,拿到数据以后要合法正当利用,要保证数据安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数据黑产难题,让违法事件有法可依。”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际红近日接受钛媒体App等采访时表示,在遵守法律前提下,技术和应用也能够带来益处。比如隐私计算,数据流通的过程中一定会带来隐私泄露问题,但是隐私计算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这是企业遵循法律要求。

神州数码云业务集团数据平台部总经理赵瑞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表示,之前在广告投放或者精准营销领域里,会有一些企业走“擦边球”,《数据安全法》的正式实施,规定了数据如何处理和交互,对行业发展有积极影响,全面保护了用户的信息权益,同时让下游企业客户对包括数据保护CDP、隐私计算等数据流通新技术加以关注。

中国信通院纪委书记王晓丽近日则表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尚处于探索阶段,数据权属界定还不明晰、数据安全风险高、数据交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数据的流通发展。而快速发展的隐私计算等数据流通新技术,为产业“破局”提供了关键思路,正成为建设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抓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数据权属界定、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供了新的模式。

继续阅读《数据安全法》今起正式实施,隐私计算迎来千亿级风口

发布于

微软翻译又添新语言 —— 文言文

编者按:每当面对美好的时节、迷人的风景、优美的事物时,或许你也禁不住想借古抒怀,然而却发现自己的古文词库有些匮乏。不过,最近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将 AI 技术应用在文言文/古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双向互译,并已集成于微软 Azure 认知服务以及多个微软产品中,用户可以一键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及微软翻译服务支持的其他90多种语言和方言。

在阅读古诗词时,我们常常惊叹于古人携风月入墨,落笔如画,仿佛世间最美的风景,都在古诗词和文言文中。比如,我们可以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享受绝美,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体会苍凉,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感受壮阔。古代文人对人、事、物、景的诸多描写,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

然而,当我们读到北宋词人柳永笔下描绘的清明节旖旎春色和社会风情——“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zhòu diāo ān gàn xiǎn chū jiāo jiōng)。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这些略显拗口的古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理解起来不免有些困难,很难完全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意境。

图1:图片出自明代沈周《西山观雨图》,图中配诗为北宋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通过采用最新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和训练框架,实现了文言文/古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双向互译,以及文言文与微软翻译支持的其他90多种语言和方言的互译。目前,文言文翻译已经集成到了微软翻译应用、Azure 认知服务的翻译工具 API,以及微软翻译服务支持的包括 Office 在内的多个微软产品中。

继续阅读微软翻译又添新语言 —— 文言文

发布于

哈哈,端掉了一个色情网站!

在知乎上,有一位叫凌云的大神讲述了自己端掉色情网站还把建站者揪出来教育了一顿,剧情实在精彩,主题非常正能量,强烈推荐给大家阅读。

“我顺着一个色情网站域名顺藤摸瓜查到了背后操控者的真实身份,最后劝他关掉了色情网站,找份正经工作好好干”。——凌云

今天要讲的事是在去年的 9 月份发生的,今天重新整理并且写下后来发生的事。

继续阅读哈哈,端掉了一个色情网站!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