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前端皮小蛋
前言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想的事情比较多,没有一个是关于技术的。
今天和大家聊聊一个我们都很关心的话题:晋升。
下午拉了个会,和我几个下属聊了一下这个话题,自己也有一些新的感受。
在这里记录一下,顺便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今天的主要内容:
- 我为什么要晋升?
-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晋升?
- 我如何才能晋升?
- 晋升那么累,我躺平不好吗?
正文
首先考虑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晋升?
为什么要晋升?
各位不妨先回想一下,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被灌输的各种理念,譬如: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诸如此类。
一直到高中,老师们也在各种重复:
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个好大学。
现在好好努力,以后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实际上是骗人的)
上了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才能出人头地。
…
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理念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有意无意之间,被划分成了不同的层级。
越往上,层级越高,以后就有更大的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其实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层级越高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资源、利益和人脉。
同时,也有更大的能力保护自己。
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刚步入社会的时候,都是有一番雄心壮志的,都希望有一番作为。
有一部分人,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持续学习。在工作中崭露头角,表现出色,很快的得到老板的赏识和提携,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也有一部分人失去了目标,慢慢的懈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后成为边缘人物,在职场中沉没。
毕业三年,这个差距就逐渐拉开了,五年以后,差距就更加明显。
虽然说晋升需要一些运气,但是我认为:运气是可以被策划出来的。
所谓越努力,越幸运,也是这个意思。
只不过有一个大前提:你是按照自己的规划在努力,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努力。
计划很重要,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回归正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我先回答一下为什么要晋升:
- 晋升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
- 晋升可以带来更广阔的视野
- 晋升可以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机会
- 晋升可以带来更好的收入
- 晋升是能带来很多好处的。
那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晋升呢?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晋升?
职场人有千千万,能晋升的人毕竟有限。
但晋升也不是无迹可寻。晋升其实也是有方法论的,这里给大家分享几条比较实用的经验:
- 积极主动,做好业务
- 持续学习,技术赋能
- 换位思考,价值驱动
下面我就展开说一下。
1.积极主动,做好业务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积极、主动。
我先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是塑造一个好的团队形象重要组成部分。
能带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团队生产力的人,会被优先考虑。
主动性上,能主动规划工作任务,主动跟别人了解更多信息,主动沟通,主动承担,确保进度和质量,控制风险,持续跟进。
另外,如果你有晋升的规划,最好主动找你的主管沟通,让他给你提出一些建议。
按照给出的建议,确定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做好执行,并定期主动沟通,对晋升也很有帮助。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勤勤恳恳,闷头做事,堪比老黄牛。
事情做了很多,也非常辛苦。
如果再遇到一个不是那么关注员工成长的上级,很可能就会沦为一个工具人:
所以,我们要主动出击,避免沦为工具人。
2.持续成长,技术赋能
除了积极主动,我们还应该关注自身的成长。
持续挖掘能让自己成长的点,扩大自己的边界。
同样的10年,有人只做自己会做的事情,不断地重复,最终只会变成熟练工。
有人持续学习,不断发展,成为了技术专家,这中间差距是很大的。
所以:
不要把1年的工作经验重复10年,而要真正积累10年的工作经验。
如果你现在的工作,已经可以得心应手地轻松完成了,那就应该尝试更高难度、更高复杂度的事情了,而不是一味地刷熟练度,沉迷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里。
比如你一直做业务开发,已经成为了组里的骨干,不但效率高,而且质量又好。
那么你就可以试着完成方案设计、架构设计、架构重构和系统优化等工作。
另外,不管事情做好了还是没做好,你都应该多做复盘总结,找到可以提升优化的点。
还有一点很重要:学习完之后,最好要有能够落地的成果。
这个成果可以是:
- 一篇文章
- 一个技术分享,帮助了同事
- 做了一个工具,优化了开发效率
- 优化了项目中的某个问题
- 优化了某个业务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为项目带来了收益
- …
除了积极主动,持续成长之外,我们还需要换位思考。
3.换位思考,价值驱动
假设你是主管,你会提拔什么样的人?
毫无疑问,是能创造更大价值的人。
有能力为公司产出价值的人,比空有一身能力的人更容易晋升。
所以,如果你的时间很宝贵,就应该优先学能为公司产出价值的技能。
顺便分享一下我们这边对研发的要求和期望:
如何才能晋升?
在阿里有一句话:晋升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什么是水到渠成?
有的人理解为有了好绩效就可以晋升了。
有的人理解为能力够了就可以晋升了,但是什么叫能力够了?不同人理解不一样,很难去衡量。
关于能力和绩效,我们需要清楚:
绩效关注的是业务结果,晋升关注的是能力提升。
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
- 你是否在当前的级别做到精通和游刃有余了?
- 你是否具备下一层级所需的能力了?
我们先看第一条:在当前级别做到精通,工作游刃有余。
我们先看看基础、熟练、精通的区别(以下文字摘自刘运华的大厂晋升指南)
基础意味着会做
如果你会做某个级别要求的事情,就说明已经具备了基础能力。
当然,这里的会是指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而不是别人想好之后告诉你,你再按照别人的话去做。
熟练意味着做好
跟基础不同,熟练是指:能够把当前级别的事情做好。
做好体现在做事熟练,掌握了做事的最佳实践,能够保证效率和质量,能够拿到好的结果。
精通意味着优化
精通是指能够优化当前级别的事情。比如采取不同的方式、思维和工具来做同样的事情,并取得突破。
如果要再区分一下做好和优化,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做好只是意味着掌握了别人总结的成熟经验,而优化意味着你自己创造了新的经验。
什么算新的经验呢?并不是说要“全球首创”,而是说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团队、业务线、公司等)是新的。
比如微服务架构,别的公司可能早就在用了,但如果把它引入到这家公司的人是你,这就算你的优化成果。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我总结的这套标准,是用来判断在某个级别所要求的能力,而不是单项技能的水平。
比如,你从事开发工作,P5/P6的核心职责是项目开发,而项目开发会涉及到业务理解、项目计划、编程语言和Bug修复等一系列的单项技能。
对于这些具体技能的水平,用技术广度或者技术深度来区分会更合适。
通用的晋升步骤是:
- 先把当前级别要求的能力提升到精通水平。
- 按照下一级别的能力要求继续提升,然后主动寻找工作机会,尝试下一个级别的工作。
- 最后拿着工作成果申请晋升。
晋升那么累,躺平不好吗?
这里需要提一下我们熟知的35岁危机。
说实话,我也为这个问题忧虑过。
看下面这段问答:
35岁以后找工作很难,主要还是用人成本的问题。
应届生即听话,学习能力又强,又能加班。好用又便宜。
在这种调价下,我们只能通过自己靠时间积累的成长获得的优势来取胜。
这种优势是什么,我希望身为读者的你能好好想一下。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我们程序员,要做好工作10年,就积累好后半辈子所需的财富的准备。
略显夸张,不过也比较现实。
如果你像我认识的一个大佬一样,有几百台矿机,每天2个比特币,那也未尝不可。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只能在职场中努力打拼,才能生存下去。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你有晋升的想法或计划,就需要早做准备。
总结
总之,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勇于担当,敢于挑战方是职场有效的生存法则,原地踏步并没有生存的土壤。
希望大家都能顺利晋升。
来源:https://news.51cto.com/art/202105/662602.htm